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详细信息

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

完成人:明安刚[1] 蔡道雄[1] 温远光[1] 贾宏炎[1] 卢立华[1] 王群能[1] 农[1]

第一作者:明安刚

完成机构:[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年份:2020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经营方法

分类号:S792.39

摘要:一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准备:将林地内的采伐剩余物切碎并保留在林地,进行块状整地后在林地上挖植穴,植穴的行距与株距均为2米,挖完植穴后,在每个植穴中施用400~600g有机肥;步骤二、造林:选用无性系桉树和乡土树种进行造林,相邻的三行植穴作为一组,每组中先在靠近林地外围的相邻两行种桉树,另一行种乡土树种,多个相同组依次排布,造林密度为桉树90~100株/亩,混交树种30~40株/亩;步骤三、造林后抚育:造林后的一年内,对桉树和乡土树种均进行块状抚育3次,第二年对乡土树种进行块状抚育2次,第三年对乡土树种块状抚育1次;步骤四、施肥:造林的当年对桉树按照1800~2200g/株一次性沟施生物炭肥,之后直至第一代桉树采伐前均不施肥,乡土树种造林后不施肥;步骤五、采伐与复层林构建:造林后的第6年采伐第一代桉树,采伐前按照8~10株/亩选择桉树作为目标树,采伐除所述目标树外的第一代桉树,并对乡土树种进行透光伐,对萌芽后的桉树进行块状抚育并除萌,按照800~1200g/株对除萌后的桉树沟施生物炭肥;造林后的第11年和第15年分别采伐第二代与第三代桉树,每次采伐后都对乡土树种进行间伐,第15年间伐乡土树种后,乡土树种的保留密度为20~25株/亩;每次采伐后对萌芽后的桉树采用与采伐第一代桉树后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第三代桉树采伐后,对目标树进行修枝整形,目标树胸径达到25~40cm后择伐利用。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包括:林地准备:将林地内的采伐剩余物切碎并保留,整地后挖植穴,植穴排布时,按照每两行窄行与一行宽行作为一组,多个相同组依次排布,挖完植穴后,在每个植穴中施用有机肥;造林:选用无性系桉树和乡土树种进行造林,在窄行上种桉树,宽行上种乡土树种;造林后抚育;施肥;采伐与复层林构建。该发明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改进施肥和抚育方式以及更新采伐模式等手段,显著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碳储量,增加了桉树人工林的减排增汇能力,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林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实现了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