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原始隐尾蠊(蜚螂目:隐尾蠊科)在中国重新发现及其生态和分布(英文) 被引量:1
REDISCOVERY OF THE WOOD-EATING COCKROACH CRYPTOCERCUS PRIMARIUS (DICTYOPTERA: CRYPTOCERCIDAE) IN CHINA, WITH NOTES ON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原始隐尾蠊(蜚螂目:隐尾蠊科)在中国重新发现及其生态和分布(英文)
英文题名:REDISCOVERY OF THE WOOD-EATING COCKROACH CRYPTOCERCUS PRIMARIUS (DICTYOPTERA: CRYPTOCERCIDAE) IN CHINA, WITH NOTES ON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作者:C.A.Nalepa[1] 李立[2] 卢文华[3] J.Lazell[4]
第一作者:C.A.Nalepa
机构:[1]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昆虫学系;[2]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3]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4]美国罗德岛自然保护所
年份:2001
卷号:26
期号:2
起止页码:184-190
中文期刊名:动物分类学报
外文期刊名: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收录:CSTPCD;;北大核心:【北大核心2000】;CSCD:【CSCD2011_2012】;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蜚螂目;原始隐原蠊;生物地理;生态;分布
外文关键词:Cryptocercus primarius, Blattaria,Biogeography, conservation.
分类号:Q969.251.9
摘要:隐尾蠊科只有隐尾蠊属 ,共四种。点刻隐尾蠊Cryptocercuspunctulatus分布于美国的东南部 ,密刻隐尾蠊C .clevelandi生活于美国的西北部 ,孑遗隐尾蠊C .relict分散于俄国和中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两岸的密林深处。 19世纪下叶 ,俄国人贝雷佐夫斯基 (Berezovsky)在中国西南地区采集昆虫标本。根据他的一些来自四川省的标本 ,原始隐尾蠊C .primarius于 1938年被首次描述和命名。然而自此之后 ,国内外均无再发现有关的生态和分布的详细资料。这 4种隐尾蠊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格雷分布的现象 ,即生物地理学上著名的北美和中国物种间的近缘关系和间断分布。此文报道了原始隐尾蠊自 19世纪后再次在中国被发现及其在云南省的首次分布记录。如同其它 3种隐尾蠊一样 ,原始隐尾蠊以钻蛀和取食潮湿的多年朽木为生。这种特性令其对森林人为的环境变化极为敏感 ,其生存完全取决于作为其生境和食料的朽木能否受到保护。此外 ,隐尾蠊属的分科位置尚争议不休 ;其与白蚁 (等翅目Isoptera)的亲缘关系亦悬而未决 ;至于美国和中国的隐尾蠊的不连续地理分布成因 ,以及种类间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更是众说纷纭。由于原始隐尾蠊具备本科最原始的形态特征 ,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该属在系统发育和分支分类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保护原始隐尾?
The wood eating cockroach Cryptocercus primarius, previously recorded only from Sichuan Province, is reported from two area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 s of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Survival of this species, critical to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depends on preservation of old growth fores ts in which the natural processes of tree death and decay are not compromised by human removal of forest litter for fuel.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