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详细信息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机理研究

完成人:唐继新[1] 曾冀[1] 郑路[1] 王亚南[1] 杨保[1]

第一作者:唐继新

完成机构:[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年份:2020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米老排;种子萌发;人工林

分类号:S722.13

摘要:一、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文号:2016GXNSFBA380087。起止日期: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经费:5万元。立项背景: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为金缕梅科壳菜果属常绿乔木树种,是中国南亚热带区域适生范围广的用材树种,具有速生、干形通直、材质优良、枯落物量大和落种易萌发等特性。广西和广东是米老排树种的主要经营种植区,经营面积已超2500公顷,不少林分已进入可主伐利用的成熟期。虽然米老排有“落种易萌发”的特性,但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米老排幼树仅在林缘较多,在林内却较少,限制米老排林内种子更新的关键因子是光?还是其它因子?尚不清楚。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探索影响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关键因子,是米老排树种可持续经营亟待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该研究主要结果:(1)成熟米老排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种源充足,不存在天然更新的种源限制;其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高峰期、消退期分别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保留带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在林缘外皆伐迹地扩散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5和20m。(2)采伐作业方式对促进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密度和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是影响米老排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与天然更新特性,使用皆伐、渐伐或带状皆伐方式,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均可达良级标准(更新密度>3000株?hm-2,更新频度>60%)。(3)高浓度的米老排凋落物浸提液,对米老排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林分内凋落物的物理机械障碍是阻碍米老排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关键因子。(4)在间苗作业后1~3.5年,间苗抚育措施对促进皆伐迹地米老排种子更新幼龄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5)除萌后1~3.5年,密度对米老排萌生幼龄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其优势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P<0.05);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措施,对提高萌生幼龄林优势木比例的作用明显。(6)基于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机理,可为米老排人工林的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创见与创新:该研究以南亚热带区域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基于野外固定样地观测、实验室和苗圃控制性试验的方法,从种子源、森林关键环境因子(凋落物、地被物和光强等)和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观测了密度调控对皆伐迹地米老排天然更新幼龄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在林分内外的时空规律,探讨了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更新的影响,揭示了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机理,探明了密度调控对米老排天然更新林生长的影响,可为米老排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五、社会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中国人工林面积是世界上增长最快且面积保存最大的国家,传统皆伐更新方式(即人工造林)存在劳力和财力消耗大、经营成本逐年高涨、更新过程森林地被物和土壤等易破坏等问题。基于森林近自然经营的理念,研究有天然更新潜力树种人工林的天然更新机制,是应对未来营林生产劳力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和控制营林投资成本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的时空动态规律、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更新的影响规律及米老排人工林种子更新的机理,实现米老排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可较好解决米老排人工林传统的同龄皆伐作业法(一次性大面积采伐林地上所有的林木,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中小径材,采伐迹地的更新完全为人工新)经营成本高及难于维持其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等问题。因此,故该成果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