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详细信息

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沙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沙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作者:山丹[1] 朱媛君[1] 王百竹[1] 刘艳书[1] 时忠杰[1] 杨晓晖[1]

第一作者:山丹

机构:[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年份:2019

中文期刊名:中国沙漠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908);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R31130);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数量分类;Tsallis多样性;CCA排序;

分类号:Q948.113

摘要: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相互关系有助于促进中国北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沙带58个样地174个样方的植物和土壤的调查数据,调查到94种植物,分属于26科64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前四大科,占总物种数55.33%。采用Ward系统分类法,将所调查植被分为4类。寸草薹-二裂委陵菜群落(Carex duriuscula-Potentilla bifurca) Tsallis多样性最高,冰草-星毛委陵菜-糙隐子草群落(Agropyron cristatum-Potentilla acaulis-Cleistogenes squarrosa)Tsallis多样性最低。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物理特性有显著差异,化学特征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群落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表聚现象明显,脚薹草-贝加尔针茅群落(Carex pediformis-Stipa baicalensis)和冰草-星毛委陵菜-糙隐子草群落养分层次特征显著,羊草群落(Leymus chinensis)和寸草薹-二裂委陵菜群落养分层次特征不明显。C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植被群落物种分布的土壤因子有全氮、全磷、有机质、p H和土壤水分,其中深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20~40 cm土层)的作用最显著。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沙带植物群落分布存在较显著差异,呈现出斑块状分布规律,而土壤养分对植被群落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