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详细信息

马尾松花粉害虫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马尾松花粉害虫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登记号:14001386

完成人:何玉友[1] 赵锦年[1] 高爱新[1] 胡淑贞[1] 丰忠平[1] 俞文仙[1] 刘兴建[1]

第一作者:何玉友

完成机构:[1]浙江亚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姥山林场 富阳市科技信息中心 富阳市林业局;

年份:201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马尾松;松花粉;保健食品;加工工艺

分类号:TS2

摘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特有乡土树种,地域分布广阔,资源非常丰富。松花粉是中国药学宝库中唯一药食兼用的花粉品种,医疗保健的应用历史已逾数千年。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松花粉富含蛋白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200多种营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肠胃功能、保肝护肝等多种调理保健作用。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将松花粉制成粉剂、片剂等保健食品,深受中老年消费者青睐,现已发展形成新兴高效的松花粉健康产业。但马尾松花粉在采收、加工和流通储藏等实践过程中,常遭受众多花粉害虫侵害。在松花粉生产基地,发现芽梢斑螟钻蛀危害雄花嫩梢,引起翌年雄花梢变短,花粉量减少,甚至基本绝收;在松花穗采集、晾晒过程中,含羞简管蓟马、露尾甲常寄生在花粉内取食和污染。松花粉加工产品在流通途径和用户储藏过程中易遭印度谷螟、烟草甲等仓储害虫为害。印度谷螟幼虫能咬穿聚乙烯包材后蛀入片剂,吐丝结网把被害松花粉片连缀成团,隐匿其中取食并排出异物粪便,滋生病菌,严重污染产品。松花粉害虫危害造成花粉产量下降,产品质量变劣,直接影响林农经济收益和企业经营效益,危及产业健康发展。基于上述情况,该项目被杭州市科技局列入2009年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计划编号:20091832B46。项目经过三年多时间实施,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查明寄生、危害马尾松雄花梢、小孢子叶球及花粉制品的害虫种类达7目16科19种,其中新种1种(松长尾啮小蜂)、中国新纪录1种(网翅鳞啮)、大陆新发现分布1种(露尾甲),制定出马尾松花粉害虫图谱。初步明确了周期性害虫含羞简管蓟马、烟草甲、松长尾啮小蜂和主要害虫芽梢斑螟、印度谷螟的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探明了芽梢斑螟、印度谷螟发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危害导致花粉败育,造成产量锐减和松花粉保健产品霉变污染、质量变劣的原因。通过试验研究形成了马尾松花粉产业链主要害虫安全、高效和经济的防控技术体系,防控效果达98%以上。该项目首次以松花粉及其制品为目标,开展原生或破壁花粉及其仓库害虫有关组成结构、侵入、危害、迁移和漫延扩散习性、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以及高效、经济和实用的防控技术研究,填补相关空白。研究成果对提升林业生产技术,改善产品加工工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松花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和技术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开展广义花粉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保障农林作物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借鉴,因此极具推广应用前景和深化研究价值。该研究成果已在一些马尾松良种基地及部分松花粉生产加工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松长尾啮小蜂、露尾甲和含羞简管蓟马寄生小孢子叶球和松花粉,有关该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特别是其发生与马尾松雄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关系、林间散粉后的踪迹等,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